他急需一場對外戰爭來轉移焦點,凝聚人心,同時,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可以名正言順地將那些異己分子派往最危險的戰場,讓他們“為國捐軀”。

事後再追贈些許軍功,便能堵住悠悠眾口。

“莫離支,與新羅開戰固然重要,但孩兒認為,遼東的防務同樣不可忽視。國內的劇變想必已傳至大唐,唐國的反應難以預料。”

“更關鍵的是,前太子高桓權的屍首至今未尋獲,孩兒懷疑他尚在人間。遼東軍中仍有不少將領心向於他,若他逃至彼處登高一呼,我方將陷入被動。”

“再者,倘若高桓權投奔大唐,引來唐軍干涉,更是天大的麻煩。孩兒願親率一萬精兵前往遼東,既防高桓權生事,也為防備唐軍。”

淵明與其兄長淵邵素來不睦,權鬥之事早已不是秘密。

眼看此次伐新羅之戰由淵邵主導,淵明自然不甘落後。

高桓權生死未蔔,正好給了他一個絕佳的借口,帶兵前往遼東,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。

高藏王已是傀儡,高句麗的天下終將姓淵,淵明必須為自己的未來早做打算。

“危言聳聽!二弟,你的顧慮純屬多余!與其將兵力耗費在遼東,不如全力投入對新羅的攻伐。”

“若能借此良機一舉吞並新羅,對穩固國內局勢、提升父親威望的益處,遠勝於一切。”

“屆時,就算高桓權還活著又能如何?高句麗的君主是高藏王,與他這個廢太子再無干系!”淵邵一眼便看穿了淵明的真實意圖,立刻出言反駁。

權力之爭,在任何地方都同樣激烈。

“好了,不必再爭。”淵蓋蘇文開口平息了爭執,“你們二人所言皆有道理。邵兒,你繼續負責新羅戰事。”

“明兒,平壤已無多余兵力可調撥給你,但你可以去北方,讓靺鞨人出兵,聽你號令行事。”

淵蓋蘇文巧妙地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。

Advertising

他對兩個兒子都頗為看重,但按照傳統,家業理應由長子淵邵繼承,這也是他將攻打新羅的重任交予淵邵,並派權萬新輔佐的原因。

“孩兒領命!”淵明明白父親心意已決,再爭無益。

不過,能去調動靺鞨之兵,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收獲。

靺鞨作為高句麗北方的藩屬,若能將其力量掌握在手,淵明覺得,自己將來與兄長一爭高下的資本無疑會雄厚許多。

......

正當淵蓋蘇文調兵遣將,磨刀霍霍向新羅之時,新羅王廷也並非毫無察覺。

作為一個在夾縫中求存的國家,新羅在高句麗和百濟安插了大量密探。

邊境線上的一舉一動,早已被金柱賢盡收眼底。

此刻,新羅王宮之內,金柱賢正與護衛隊長金正蒽,以及新羅第一名將金庾信等人緊急商議對策。

上任女王去世之後,金柱賢便順勢繼承了王位。